房貸好難🏠成數再縮水、利率創新高,全國新增房貸腰斬現象詳解
目錄
- 📉 今年第一季新增房貸量驟降
- 💰 平均房貸金額與成數變化分析
- 📈 利率創新高,銀行貸款條件趨嚴
- 🏦 限貸令效應:銀行審核愈加嚴格
- 🏘️ 影響購屋族的三大現象
- 📊 表格總覽:2024-2025年房貸核貸主要數據對比
- 💡 觀點與建議
- 📝 結論
📉 今年第一季新增房貸量驟降
根據金融聯徵中心最新統計,2025年第一季全國新增房貸核貸件數約3.56萬件,相較2024年同期5.48萬件,量縮接近2萬件,幾乎腰斬,為近七年來同期最低。這組數據清楚反映出近期房貸市場面臨的劇烈變化。
這波劇烈縮水主要源自兩大因素:其一是央行持續推動的打炒房政策,透過限貸令、升息等措施遏制不動產投機行為,讓資金更難流入房市;其二則是銀行端自我風控意識提升,放款標準不斷趨嚴,無論是審核條件還是貸款成數都逐漸收緊。
這種雙重壓力,使得原本活躍的房市買氣出現明顯冷卻。尤其是投資客與自住買家在高利率及嚴格審核下,申貸困難大幅增加,導致核貸件數銳減。不少潛在購屋族因為貸款申請不易,購屋意願受到打擊,甚至被迫延後購屋計畫。整體來看,房貸市場進入一個相對低迷的階段,市場氛圍偏向觀望。
此外,這波核貸件數下降也顯示銀行資金配置趨於謹慎,從風險管理角度,房貸業務風險提高,讓銀行在核貸上更加謹慎。買氣降溫不僅反映在核貸量,也影響房價走勢及市場交易量,短期內恐怕難以有大幅反彈。
💰 平均房貸金額與成數變化分析
2025年第一季,全國平均房貸金額為976萬元,較2024年Q2至Q4連續三季突破千萬元大關後回落,這是近一年來的首次下滑,顯示整體貸款金額略有調整。然而,這並不代表購屋壓力明顯減輕,背後隱藏著更複雜的變化。
平均核貸成數下降至78.09%,創下近五年來的新低,這反映出銀行收緊放款政策的力度。成數縮水意味著銀行願意貸出的比例降低,購屋者必須自行準備更多現金作為頭期款。對於多數買家而言,自備款的壓力明顯增加,這在無形中提高了購屋的門檻。
雖然平均房貸金額微幅下降,但房價卻仍維持高檔,這代表市場整體價格並未回落,買家的負擔並未減輕。主要原因是,銀行調降貸款成數,導致貸款總額減少,但實際買房的總價並未隨之降低,讓購屋者必須自己籌措更多資金。
此外,貸款利率持續攀升也使得購屋成本增加。高利率加上低成數的雙重壓力,讓每月還款負擔更重,購屋族不僅面臨初期籌措大量自備款的挑戰,更必須承擔長期較高的利息支出。
這種狀況促使許多購屋者改變策略:部分人選擇降低購屋預算,購買坪數較小、屋齡較老的房屋;另一些則推遲購屋時間,等待市場及利率環境改善。整體來說,銀行收緊房貸條件正逐步改變台灣房市的結構和買方行為,未來的市場走勢值得密切觀察。
📈 利率創新高,銀行貸款條件趨嚴
2025年第一季,全國平均房貸利率攀升至2.36%,不僅創下近17年來新高,這樣的利率水準也讓眾多購屋族面臨沉重還款壓力。銀行為了控管風險,紛紛調整放貸政策,透過提高貸款利率、降低核貸成數等措施,收緊貸款條件。這不僅直接影響到核貸量,也大幅增加申貸成功者的負擔。
利率上升意味著每月房貸本金與利息支出同步增加,讓購屋族的月付金額提高。即使貸款金額沒有顯著增加,利息支出仍讓整體負擔明顯升高。特別是在目前房價高昂的環境下,高利率加重了購屋者的財務壓力,導致許多潛在買家不得不重新評估購屋計畫。
此外,銀行也提高了審核標準,審查購屋者的收入、負債比及信用狀況更加嚴謹,降低了貸款核准的可能性。這種利率與貸款條件雙重收緊的態勢,彰顯出金融機構對房市泡沫風險的高度戒備,反映出台灣房市正處於調整期,未來走勢依舊充滿不確定性。
🏦 限貸令效應:銀行審核愈加嚴格
自2024年9月起,央行發布第七波信用管制限貸令,明確規定銀行對不動產放款的上限比例,目的是防範房市過熱與風險累積。為符合政策要求,銀行開始全面調整放款策略,不僅降低貸款成數,更嚴格審核申貸資格。部分銀行甚至直接暫停受理房貸申請,造成市場資金明顯收縮。
這波限貸令從去年第三季開始發酵,直接影響了核貸量的連續下滑,2025年第一季更跌至近七年來最低水平。這不僅使買方貸款難度加大,也造成不少原本有意購屋者因貸款申請被拒而被迫放棄或延後購屋計畫,市場買氣持續走弱。
此外,限貸令帶來的嚴格審核,使得銀行更傾向於審慎選擇貸款對象,審核流程繁複,時間拉長,申請者等待時間增加,進一步加重購屋族的心理負擔。整體金融環境趨於保守,購屋者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這也意味著未來房市的成交量可能將持續低迷。
🏘️ 影響購屋族的三大現象
- 自備款需求大增
由於銀行普遍調降貸款成數,平均成數不足80%,購屋者須準備更多現金作為頭期款。這種趨勢尤其對首購族影響深遠,讓原本就難以積攢自備款的年輕族群購屋壓力倍增。一般建議購屋者應多準備至少一成以上的額外自備款,以應付銀行更嚴格的審核標準與意外支出,否則可能面臨申貸卡關的風險。 - 房屋規格調整
面對高房價與貸款利率雙重壓力,許多購屋族開始轉向市場上的「小而老」住宅。這類住宅坪數較小、屋齡較高,價格相對親民,能有效降低購屋總價,符合買方降低負擔的需求。此趨勢促使房市出現明顯結構性變化,新成屋與大坪數住宅需求受限,而中小型舊屋的交易量提升,對建商及房屋仲介的經營策略也產生連帶影響。 - 貸款條件更嚴苛
銀行放款審核不僅條件更硬,申請流程也更複雜,從資料審查、信用評分到財務狀況確認,每個環節都更細緻嚴格。申貸成功率降低,讓不少購屋族不得不面臨貸款遭拒的窘境,或被迫接受較差條件。這種情況導致購屋夢想被迫延後,甚至改變原本的購屋計畫,對整體房市形成明顯的抑制效果。
📊 表格總覽:2024-2025年房貸核貸主要數據對比
指標 | 2024年Q1 | 2025年Q1 | 變化比例 | 註解 |
新增房貸核貸件數 | 54,800件 | 35,600件 | -35% | 量縮近2萬件,腰斬 |
平均房貸金額 | 1,020萬元 | 976萬元 | -4.3% | 首度回落千萬以下 |
平均核貸成數 | 83.5% | 78.09% | -5.41% | 5年最低 |
平均利率 | 2.1% | 2.36% | +12.4% | 17年新高 |
💡 觀點與建議
面對銀行嚴格的放款條件與持續走高的利率,購屋族應提前做好財務規劃:
- 增加自備款儲備:建議預留比過去多一成以上的自備款,避免申貸時因成數不足而遭拒。
- 彈性調整購屋預算:可考慮購買屋齡較高或坪數較小的房屋,降低總價負擔,同時不犧牲基本生活品質。
- 積極比較貸款方案:不同銀行貸款利率與審核標準差異大,建議多方詢價,挑選最適合自身條件的貸款方案。
- 密切關注政策變化:央行及金融監管政策將影響貸款環境,購屋者應留意最新政策動向,調整購屋策略。
📝 結論
2025年第一季房貸市場呈現嚴峻態勢:新增房貸量大幅減少,成數縮水,利率創新高。這反映出台灣房市調控政策的效果與金融機構對風險的嚴格控管。對於購屋族來說,面臨的貸款門檻明顯提高,自備款需求大增,且購屋條件趨於嚴苛,未來在房市投資與自住買房的難度持續上升。
建議購屋者務必加強財務規劃,靈活調整購屋需求,並且多方比較貸款條件,才能在嚴峻的房貸環境中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實現穩健成家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