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買房!外國人的五個地雷限制你踩了嗎?投資人必讀完全解析

🏝️泰國買房!外國人的五個地雷限制你踩了嗎?投資人必讀完全解析

​​​​​​​📌目錄速覽

  1. 🚧 引言:東南亞置產熱潮下的警訊
  2. 💸 地雷一:金流必須從國外匯入
  3. 🏢 地雷二:地上權 vs 永久產權
  4. ️ 地雷三:外國人持分49%限制
  5. 🛂 地雷四:必備入境紀錄才能過戶
  6. 🏦 地雷五:泰國銀行帳戶之必要性
  7. 🔍 觀點與建議
  8. 🧾 結語:避開限制,才有穩健收益

🚧 引言:東南亞置產熱潮下的警訊

近年來,泰國因觀光資源豐富、經濟穩定及相對低廉的房價,成為不少台灣、香港、新加坡與中國買家熱衷的置產地點。然而,外國人在泰國買房並不像國內這麼簡單,背後潛藏不少政策限制與潛在風險

本篇文章整理五大「買房地雷」,讓你在異國置產之路上少走冤枉路!


💸 地雷一:金流必須從國外匯入

項目

說明

匯款來源

必須從泰國境外匯入,建議用購屋人本人帳戶

匯款文件

需開立FET (Foreign Exchange Transaction) 文件

常見錯誤

從泰國境內轉帳、匯款人非本人、未註明匯款用途

潛在風險

無法取得FET → 無法申請權狀無法完成過戶

📌建議: 匯款時務必與開發商或配合銀行確認文件需求,避免未來錢進得去、房拿不到的窘境。


🏢 地雷二:地上權 vs 永久產權

權利類型

說明

永久產權

可自由轉讓、無期限持有,包括土地與建物,外國人限購公寓類型

地上權

通常為30年可續約租賃權,不含土地,未來處分限制較多

發生情境

曼谷市中心等核心地段,皇室擁有土地,僅能出租而非出售

🏷️提醒: 購屋前務必確認開發案的產權類型,不要誤買「看似便宜」但實際上只有地上權的項目。


地雷三:外國人持分49%限制

泰國法律明文規定:同一建物中,外國人所有權比例不得超過49%。

條件

限制內容

購買限制

超過49%比例將無法登記所有權

潛在風險

被拒絕過戶、產權不明、產權爭議

盲點陷阱

有些買家透過泰國人購買、或以他人名義持有,法律風險高

🧭建議: 購買前請務必向建商確認當案外國人配額剩餘,並避免找泰國人掛名等高風險行為。


🛂 地雷四:必備入境紀錄才能過戶

外國人要成功取得產權登記,除了FET文件,還需具備半年內入境紀錄

條件

說明

規定來源

泰國土地廳規定

疫情期間變通辦法

可透過駐外辦事處文件公證,或採用「視訊交屋」模式

現實狀況

有些小型開發商不提供替代方案

📷觀點: 想穩定交易又不出國?那你得選擇有國際經驗的大型開發商,才能享有彈性處理空間。


🏦 地雷五:泰國銀行帳戶之必要性

雖說買房不需擁有泰國帳戶,但退款、尾款或稅金退還等情況常需要本地帳戶。

項目

詳細說明

開戶需求

一般需本人親赴銀行,並提供護照、住址等資料

疫情阻礙

無法出境則無法開戶領不到退款

可行對策

建議預售期購屋,交屋前安排行程完成帳戶申請

🛑提醒: 記得開戶也有作業流程,請別等到交屋當天才驚覺沒帳戶、錢退不回!


🔍 觀點與建議:不只看價格,更要看制度風險

許多投資者誤以為海外買房只是「匯款 → 交屋 → 收租」這樣簡單的三步驟,事實上,每一個環節都藏有制度風險與法規限制。尤其是在語言隔閡、地方法律不熟悉的情況下,更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落入陷阱。

舉例來說,若匯款不是從海外本人帳戶進行,即使完成付款,也可能因無法開立FET證明而無法完成產權登記;若在購買前沒有確認外國人持分是否已滿,就可能出現無法過戶的情況,最終導致資金卡在泰國、無法轉手。

此外,許多合約條文藏有細節陷阱,例如管理費年年調漲、物業出租不得超過特定天數、逾期交屋責任條款不對等等,這些都需要當地專業團隊進行審查與解說,才能降低未來爭議與風險。

🔑 也因此,「價格便宜」從來不是選擇的唯一依據,制度成熟與流程透明才是真正值得看重的指標

📝 建議總整理(每點延伸說明):

只從國外本人帳戶匯款,並清楚註明用途
 → 確保未來順利取得FET證明,完成過戶流程,並符合台灣資金流動審查標準。

優先購買永久產權物件
 → 保障長期持有與資產處分彈性,避免地上權物件屆滿後無法續約或面臨價值下滑問題。

確認外國人持分配額尚未用完
 → 每一棟公寓最多49%可售予外籍人士,若事前未查清比例,恐導致交易失效。

安排赴泰取得入境紀錄並開設銀行帳戶
 → 入境紀錄是完成產權過戶的關鍵文件,同時擁有當地帳戶能處理未來退費、收租、繳費等事宜。

優先考慮大型建商或國際連鎖品牌
 → 具備完善售後服務、合法程序與雙語合約,對於首次進場的投資人更有保障。

📣 總結一句話:不是買房困難,而是制度複雜。與其踩坑後學教訓,不如一開始就規劃到位。


🧾 結語:避開限制,才能買得安心、報酬穩定

泰國房市潛力雄厚,無論是清邁、曼谷還是芭達雅,皆因觀光與經濟發展成為國際投資熱點。但「潛力」不等於「保證」,只有理解當地政策、熟悉制度風險,才有可能穩定獲利。

過去許多海外投資人,因為只看價格便宜而忽略合規流程,結果買到產權無效的物件、遇到退費卡關的建商,甚至因政策變動無法出租或轉售,反而讓原本的投資變成財務負擔。

🔐 相反地,那些願意花時間了解制度、慎選建商、規劃金流的買家,往往才能真正「買得安心,賺得穩定」。

🌏 買房不只是價格比較,更是一場資訊與制度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真正的勝利者不是出價最高者,而是資訊最清楚、規劃最完整的人

避開五大買房地雷
選對產品與開發商
完整規劃金流與流程
= 打造專屬於你的海外被動收入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