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高鐵特定區啟動規劃!打造全台唯一「看海高鐵站」的都市新願景




📌簡易目錄



·        
引言:從交通建設看城市轉型契機



·        
🗺宜蘭高鐵站選址與特定區範圍規劃



·        
📊 規劃內容一次看懂:六大項目深入剖析



·        
🌅 景觀與特色:唯一能看海的高鐵站



·        
🏗特定區機能布局:從產業到休閒一次整合



·        
💬 觀點與建議:交通導入帶動區域未來



·        
結語:軌道經濟下的新地景與生活想像










引言:從交通建設看城市轉型契機



宜蘭高鐵延伸案正式啟動細部都市計畫,交通部鐵道局委由宜蘭縣政府規劃「高鐵宜蘭站特定區」,總面積達420公頃、經費高達9717萬元,標榜打造台灣唯一能「看海」的高鐵站,不僅是一個交通建設,更可能改寫區域產業、商業與生活版圖。










🗺宜蘭高鐵站選址與特定區範圍規劃



高鐵宜蘭站選址於縣政府南側約350公尺處,具備良好的行政、交通連結基礎,有效串聯既有縣政機關、國道五號與未來宜蘭站交通樞紐功能,將形塑全新「站前核心區」格局。為配合站體建設與區域整體發展潛能,原先規劃面積約190公頃遭地方認為規模不足,經縣府爭取與鐵道局支持後,最終擴大至420公頃,展現中央與地方共同推動軌道經濟的積極態度。



擴大後的特定區涵蓋範圍如下:

























方位



範圍界線



北側



縣民大道



南側



蘭陽溪堤防



東側



國道五號



西側



中山路




這片土地跨越宜蘭市區與河岸交界,北接市中心既有生活圈,南向拓展則直抵蘭陽溪流域的潛力開發帶,兼具發展密度與空間彈性。不僅將重新形塑宜蘭城市南向發展軸,也將高鐵站升級為地區級核心樞紐,不再只是運輸節點,更成為帶動住宅、產業、商業與旅遊多重功能的引擎。此舉也象徵宜蘭進一步向「一軌串聯、一區成型」的整體都市構造邁進。










📊規劃內容一次看懂:六大項目深入剖析



宜蘭縣府獲得鐵道局核定9717萬元委辦經費,針對高鐵特定區啟動多層次都市規劃作業,涵蓋從地形環境到政策合規的完整評估體系,顯示本案屬於全區型整體開發,規模與深度已超越單一設施建設的等級。以下六大項目為目前初步公布的核心規劃內容:

































規劃項目



說明內容



數值地形圖與地質鑽探



精細掌握地貌與土層結構,作為未來工程設計與災害預防依據



農地變更及必要性評估



審慎處理非都市土地轉型,強調公益性與必要性原則



區段徵收可行性分析



評估是否適用區段徵收整體開發,以提升土地使用效率與公共利益



政策環評與交通系統分析



檢視對當地環境與交通流動的影響,強化規劃永續導向



樁位測定與地籍分割



劃設明確地段地號與土地界線,作為日後徵收、分區與投資基礎



辦理說明會、聽證程序



強調程序公開與社會溝通,確保地方居民資訊透明與參與權利




此一全方位作業不僅代表規劃進入實質前置階段,也顯示縣府對於空間治理與公共程序的重視。相比傳統以開發為導向的方式,這次規劃納入了交通永續性、用地合理性與公私協力的治理思維,確保特定區未來能具備完整的土地機能、合理的產權安排與友善的居住環境。



值得關注的是,在整體都市規劃的引導下,未來宜蘭高鐵特定區的土地將不再是單一開發行為的拼貼,而是透過政策整合與區域評估機制,形成完整、有節奏的開發節點,進而提升投資穩定性與空間品質。










🌅景觀與特色:唯一能看海的高鐵站



宜蘭高鐵站最引人注目的亮點之一,是其預留月台視覺景觀軸線,讓旅客能夠於列車停靠時,直接遠眺太平洋與龜山島,成為全台唯一具備「望海」景觀的高鐵車站。這項設計不僅止於美學層面,更具備多層次價值:




  • 🏞強化地區觀光辨識度

    將交通節點結合自然景觀,形成極具特色的地標,提升宜蘭在全國軌道旅遊路線中的吸引力,亦有助帶動國內外旅遊流量。

  • 🧭 提升站區環境價值

    景觀視覺軸線將塑造公共空間的質感,進一步影響旅客對車站及其周邊環境的整體觀感與評價,為後續住宅、旅館、商業設施營造更高價值定位。

  • 📷 吸引攝影與社群行銷話題

    特殊景觀構圖將成為攝影愛好者、KOL與社群用戶的「打卡熱點」,有機會形成大量使用者內容(UGC),無形中擴大宜蘭高鐵站的曝光度與網路聲量。



可見,視覺景觀已不再只是工程設計的附屬考量,而可能成為帶動周邊土地開發、商業價值上升、觀光流量集聚的核心驅動引擎。










🏗特定區機能布局:從產業到休閒一次整合



宜蘭高鐵特定區的規劃遠超傳統交通開發範疇,屬於典型的「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發展模型,將車站作為核心,向外輻射多功能空間配置,以下為初步劃設的主要機能分區與預計用途:

































機能區別



預計用途描述



🚉 車站專用區



高鐵車站、轉運站、接駁空間,未來可整合公路客運與自行車網絡



🌳 公共設施區



包括南北向與東西向主要幹道、公園綠帶、滯洪池、停車空間等



🏬 商業區



購物中心、旅館、複合式辦公空間,提升區域經濟活絡度



🏥 健康休閒區



導入健檢機構、運動中心、旅遊服務據點,強化生活機能與觀光延伸



🏢 產業專區



適合智慧製造、資訊服務、生技等高附加價值企業進駐



🏘住宅區



包括中高密度合法住宅、社會住宅、學校與基礎生活機能設施




此種橫跨產業、居住與休閒的整合型規劃,不僅可吸引民間投資與企業設點,也有助於形成完整的就業生活鏈條。比起過往單一用途的工業區或住宅區,這樣的機能布局更容易吸引年輕家庭與長期人口移入,創造穩定居住與消費群體,進而帶動區域性稅收、公共建設品質與整體經濟循環。










💬觀點與建議:交通導入帶動區域未來



高鐵宜蘭站的設立,無疑是一項區域空間重組的契機,尤其在「軌道經濟」逐漸成為城鄉發展共識的背景下,宜蘭的角色正逐步轉化為雙北衛星城市與宜花東交通門戶。以下三項關鍵觀察可作為政策評估與投資參考依據:




  1. 🚦 軌道建設即價值預期

    每一座高鐵站的落地,幾乎都伴隨周邊土地價格的明顯波動。在法令、計畫與基礎設施逐步到位前介入,將可搶佔未來資產價值升級的起點區域。

  2. 🧱 整體開發降低風險

    透過420公頃完整都市計畫操作,有效解決過去常見的土地破碎、區塊發展失衡問題,提供統一的開發節奏與明確機能定位,降低投資不確定性。

  3. 👥 產業導入吸引長期人口移入

    不同於短期住宅推案形成的「空城效應」,導入園區型產業、智慧製造、資訊服務等中長期企業營運機能,有助創造在地就業,反向吸引青年返鄉或新住民定居。










結語:軌道經濟下的新地景與生活想像



高鐵宜蘭特定區的開發計畫,不僅是一次軌道設施的延伸,更是一場空間結構的深度重塑。420公頃的規模意涵重大,它不只是打造一座車站,更企圖建構一座新型態的複合都市核心,涵蓋交通中樞、產業聚落、生活圈與觀光導向的多重面向。



📌從都市計畫的眼光看,此案將宜蘭重新拉入全國一小時軌道生活圈,亦為地方創造全新城鄉發展模板。在中長期視角下,此地具備發展為「宜蘭副都心」的潛力,結合景觀價值、完整規劃與產業導向,極可能成為東台灣首座高密度且永續經營的新興城市節點。



對於有意布局未來的不動產開發者與中長期投資人而言,這將是一個值得高度關注的潛力標的,其長期價值正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