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目錄
·
🏦 政策背景:第七波信用管制帶來什麼?
·
🧭 各都會走勢總覽:房價與議價率出現分歧
·
📈 桃園市:逆勢突圍的強勢區
·
📉 新竹市:熱區降溫,讓利求成交
·
🔄 雙北市:蛋黃強撐、蛋白鬆動
·
📊 台中市:重劃區與成熟商圈的雙軌策略
·
📍 台南市:房價漲、議價更寬鬆的兩極現象
·
💬 建商策略變化:議價空間大於明降價
·
🧭 結語:後打炒房時代的房市節奏
🏦政策背景:第七波信用管制帶來什麼?
2024年起,央行正式啟動第七波房市信用管制措施。此波調控包括:
項目 |
政策重點 |
👨💼 資金來源控管 |
限縮高資產族群槓桿比例 |
🏦 貸款條件收緊 |
提高首購與多屋族貸款門檻 |
🧾 壓抑非自用需求 |
聚焦打擊炒作與轉手套利行為 |
🏗 市場監控升級 |
金融業者需逐案審視風險與貸後管理 |
這些政策不只抑制炒作,也間接影響建商開價策略與買方議價力,導致市場出現地區性「價量雙向分歧」的現象。
🧭各都會走勢總覽:房價與議價率出現分歧
下表整理七大都會區在打炒房後的「新案開價年增率」與「議價率變化」,呈現出不同市況態勢:
都會區 |
開價年增率 |
議價率變化 |
市場氣氛 |
桃園市 |
▲ 10.1% |
▼ 1.6% |
開價強勢,買氣穩定 |
新竹市 |
▼ - |
▲ + |
價格盤整,讓利增加 |
台北市 |
▲ 0.7% |
▲ 1.2% |
價格高原期,買方觀望 |
新北市 |
▼ 微幅減 |
▲ 部分區段 |
蛋白鬆動,蛋黃撐盤 |
台中市 |
▲ 穩定上揚 |
▼ 收斂 |
新案轉向保價操作 |
台南市 |
▲ 11.8% |
▲ 2.3% |
雙極發展,價差擴大 |
高雄市 |
▲ 緩步上升 |
→ 持平 |
供給穩定,價量平衡 |
📈桃園市:逆勢突圍的強勢區
桃園可說是這波打炒房後最具韌性的都會區之一。數據顯示:
·
新案平均開價站穩40萬元/坪,年增10.1%,全台最高
·
議價率從9%下降至7.4%,建商對價格仍具高度信心
📌 背後原因:
·
桃園持續受益於北客外溢效應與航空城建設利多
·
A7、青埔等重劃區新案仍供不應求
·
建商惜售心態強,推案重點區開價不退讓
👉 桃園正走出自成一格的房市節奏,對價格極具支撐力。
📉新竹市:熱區降溫,讓利求成交
新竹近年房市由竹科題材帶動,但本波調控下明顯進入修正階段:
·
新案開價無明顯上漲,部分甚至出現回跌
·
議價率升至8.2%,反映市場對價格回應冷靜
📌 背後觀察:
·
科技業景氣略微降溫,買氣保守
·
建商轉向讓利操作,主打價格敏感區
·
過去高價區域(如關埔、竹北)已進入盤整期
🔄雙北市:蛋黃強撐、蛋白鬆動
區域 |
房價趨勢 |
議價率 |
市場特色 |
台北市 |
高檔微漲 |
↑ 1.2% |
豪宅撐盤,買方觀望 |
新北市 |
微幅下滑 |
↑ 部分鬆動 |
第一環撐住,邊緣區讓利 |
📌 補充解析:
·
台北市房價高原期形成「不跌不漲」現象,豪宅案仍持續推動,但成交速度緩慢。
·
新北市蛋白區(如淡水、五股)出現部分讓利,新案紛紛調整銷售話術與付款條件。
📊台中市:重劃區與成熟商圈的雙軌策略
台中呈現「新區保價、舊區高價」的雙核心:
·
重劃區如北屯機捷、台中港等減量推案,保住價格基礎
·
成熟區如七期、公益路商圈等,新案供給稀缺,撐盤力道強
📌 市場策略轉向:
·
開價不漲,但改採低首付、高坪效訴求吸引買氣
·
建商透過付款方式與折扣空間靈活處理買方猶豫
📍台南市:房價漲、議價更寬鬆的兩極現象
台南則呈現出「高低價差拉大」的現象:
·
開價年增11.8%,全台第二
·
議價率卻上升2.3%,為全台最大
📌 背後原因:
·
新案分佈極端,有豪宅級開案也有平價小宅推案
·
買方對高價區感到壓力,逼迫業者讓利以求成交
·
投資性買盤大幅減弱,自用族主導市場節奏
💬建商策略變化:議價空間大於明降價
時期 |
操作手法 |
目的 |
過去 |
堅挺開價+少議價 |
維持價格形象 |
現在 |
不調開價+擴大議價空間 |
確保成交率與買氣回溫 |
📌 換句話說:建商在案場實務中,採取「明面上撐價,暗地裡讓利」的靈活操作方式,使房市看似持穩,實則逐步適應市場現況。
🧭結語:後打炒房時代的房市節奏
經過一年高壓調控後,台灣房市逐步進入「去投機、回歸剛需」的新格局。觀察七大都會區,已出現以下趨勢:
·
價格不再全面上漲,而是區域分化明顯
·
建商不再盲目挺價,開始重視成交彈性
·
自住需求回歸主流,購屋者審慎比價
整體而言,2025年房市走勢將進一步由政策影響走向實質供需博弈,不再是單一因素推動上漲。購屋者可善用當前資訊落差與區段落差,尋找符合自身需求與價值的區域入手,審慎操作、穩中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