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歐盟醫材MDR大限將至!台廠如何突圍取得歐盟入場券?



🧭 目錄導覽

  • 📌 引言:MDR法規是什麼?為何值得關注?
  • 🏁 MDR上路時程與背景演進
  • 🧩 舊證與新證差異:MDD與MDR的核心變革
  • 📊 台廠取得MDR現況分析:16家領頭羊出列
  • ️ 面臨的挑戰與潛在風險
  • 🚀 因應策略:台廠如何布局未來?
  • 💡 觀點與建議
  • 🏁 結語:MDR不是終點,是台灣醫材的起點

📌 引言:MDR法規是什麼?為何值得關注?

歐盟醫療器材法規(Medical Device Regulation,簡稱MDR)即將於2028年底全面生效。這項新法規取代過往的MDD(Medical Device Directive),不僅提高了審查標準,也對全球醫材輸歐門檻形成關鍵挑戰。

對台灣而言,歐盟市場仍為出口主力之一。根據統計,台灣出口歐洲醫材產品佔總外銷比近15%。這波法規調整對台廠影響深遠,關鍵問題是:「你準備好了嗎?」


🏁 MDR上路時程與背景演進

📅 MDR的發展經過:

時間節點

重要事件

20175

MDR正式公告,取代MDD

2021

原訂MDD全面失效,MDR接軌生效

2021-2024

原定過渡期,廠商可轉證至MDR

2023年底

Class III Class IIb 舊證到期

2028年底

全面結束MDD過渡期,MDR唯一有效

由於審查機構不足與企業準備時間有限,歐盟於2023年調整策略,延長部分產品MDD舊證有效期至2028年底,以避免醫材供應斷鏈。


🧩 舊證與新證差異:MDDMDR的核心變革

🔍 舊法MDD與新法MDR的比較:

項目

MDD(舊)

MDR(新)

法規強度

指令(Directive

法規(Regulation

涵蓋產品

醫療器材

醫療器材 + 一些美容與無藥性產品

資訊揭露

較為鬆散

強調全流程資訊揭露與可追溯性

上市前審查強度

中等

類似藥品等級的審查標準

風險分級制度

較為簡略

嚴格依產品風險分級(Class I~III

上市後監控機制

較弱

強制性PMSPMCF機制(上市後臨床評估)

👉 可見,MDR全面提高了醫材監管要求與合規門檻,不再是形式審查,而是重視實質風險與病人安全。


📊 台廠取得MDR現況分析:16家領頭羊出列

根據醫材公會最新彙整,目前台灣共有16家企業已成功取得歐盟MDR認證,得以續航歐洲市場。

📋 已取得MDR廠商名單如下:

廠商名稱

核心產品類型

佳世達

醫用顯示器、手術導航

安克生醫

呼吸器、睡眠設備

聯合骨材

骨科植入物

太醫

血糖檢測與生理量測設備

雃博

復健、傷口照護產品

常廣

神經復健設備

豪展

外科手術器械

熱映

光學分析儀器

視陽

隱形眼鏡

優你康

醫療耗材

永勝光學

醫療鏡片

新駿實業

手術台、床具

暄達醫學

牙科耗材

啟德電子

醫療訊號模組

崇仁科技

生理量測模組

瑞健台灣分公司

醫療護理設備

📈 總計台灣約385家醫材企業在歐盟登記販售,取得MDR證書者僅佔4%左右,可見競爭與轉換挑戰仍相當巨大。


面臨的挑戰與潛在風險

挑戰1:認證成本與時程壓力

MDR需要更完整的技術文件、臨床數據、風險分析,轉證流程冗長,往往需耗時超過18個月,且費用也比MDD時代提高2-3倍。

挑戰2:認證機構不足

歐盟僅有限數量「公告機構」(Notified Bodies, NB)具資格審查MDR,造成排隊與審查延宕。

挑戰3:產線須重建或升級

部分產品需調整製程,符合法規對產品標示、追蹤碼、原料來源的要求,代表資本支出與品質控管需同步強化。


🚀 因應策略:台廠如何布局未來?

🛠 策略1:提早啟動Gap分析與文件準備

不要等到最後一刻。應針對產品風險等級,先進行與MDR的落差比對,主動補足臨床資料與上市後評估機制。

🤝 策略2:導入QMS整合MDR要求

品質管理系統(QMS)需同步升級,結合ISO 13485與MDR要求,才能順利應付審查機構挑戰。

🌐 策略3:善用產業公會與平台資源

醫材公會正推動多項專案,包括輔導計畫、模擬審查等,有助中小企業降低試錯成本、掌握政策動向。


💡 觀點與建議

  • 從合規轉為競爭力:MDR雖嚴格,卻能強化台灣品牌信賴感。早轉換者可先一步搶占歐洲市場空窗期。
  • 不只是出口,而是價值重構:符合MDR的產品設計,更重視患者體驗與安全,將有助後續打入美國、日本等高標市場。
  • 思考垂直整合與外包選項:對中小廠商來說,與已取得MDR的CDMO合作、或轉由平台代工,也是彈性選項。

🏁 結語:MDR不是終點,是台灣醫材的起點

MDR法規2028年全面上路,象徵歐洲醫材市場從「量」轉為「質」的轉捩點。對台灣醫材業者而言,這不只是一次合規壓力,更是升級轉型的契機。

早一步理解法規、早一步完成轉換,就早一步進入未來市場競賽。在這場醫療全球化的浪潮中,誰能突破MDR之門,誰就擁有新一輪的成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