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快速導讀
- 🏘 引言:房市「急凍期」全面展開
- 📉 六都+新竹完銷案數字揭密
- 🧭 新竹市況分析:蛋黃區冷,外圍還能動
- 📊 六都移轉棟數變化一覽表
- 🧱 房價不跌反漲:買氣停、價格撐
- 🚪 銀行限貸、貸款緊縮如何影響市場?
- 📌 市場觀察與建商動態
- ✅ 結語:房市低谷還要多久?
🏘 引言:房市「急凍期」全面展開
2025年上半年,房市買氣全面急凍,從預售屋到中古屋、從蛋黃區到外圍地帶,幾乎無一倖免。中央銀行打炒房政策延續、信貸收緊、建商推案趨緩,再加上股市震盪與出口經濟未明,全台買盤情緒降至冰點。
新建案完銷率大幅下滑,尤其以新竹和台中為代表,完銷案年減幅度高達七至八成;移轉棟數同樣創下2018年來新低,整體交易表現低迷,房市正式進入盤整深水區。
📉 六都+新竹完銷案數字揭密
根據2025年上半年統計資料,全台六都與新竹地區完銷案總數僅約303件,相較2024年同期超過700件的水準,年減幅超過50%,創下近年最大跌勢。
📌 新建案完銷案年減數據表:
地區 | 2024上半年完銷案 | 2025上半年完銷案 | 年減幅 |
台中市 | 171 件 | 37 件 | -78.4% |
新竹縣市 | 92 件 | 24 件 | -73.9% |
全台總數 | 約700 件 | 約303 件 | -56.7% |
🏚 台中市跌幅居冠,幾乎崩盤式下滑;新竹地區則緊追其後,從過去科技新貴熱區,瞬間成為完銷案稀少區,反映資金與信心雙雙撤退。
🧭 新竹市況分析:蛋黃區冷,外圍還能動
新竹地區是這一波房市急凍的縮影。蛋黃區成交量從每月百件跌落至僅剩二、三十件。主要原因包括:
- 💸 銀行限貸政策收緊,二戶貸款門檻高
- 📉 高房價壓縮買方信心,總價難入手
- 🧱 建商放緩推案,供需雙退燒
- 🧾 銀行對「新青安」申貸者審核趨嚴,強調還款能力
相較之下,外圍地區如新豐、竹東、關西等總價低、付款門檻低的案子仍可見些許交易活水。中古屋方面部分屋主願意讓利,成交意願較高,也成為買方可議價空間的選項。
📊 六都移轉棟數變化一覽表
除了新案完銷暴跌,六都的買賣移轉棟數也明顯下修,2025年上半年總計僅10萬202棟,較去年同期年減26.6%,為近七年同期最低。
📌 六都2025上半年移轉棟數與年減率:
城市 | 上半年移轉棟數 | 年減幅 |
台北市 | 11,748 棟 | -24.0% |
新北市 | 23,013 棟 | -30.4% |
桃園市 | 19,642 棟 | -17.1% |
台中市 | 20,261 棟 | -21.6% |
台南市 | 9,833 棟 | -32.3% |
高雄市 | 15,705 棟 | -26.6% |
📉 觀察重點:
- 南二都(台南、高雄)跌幅明顯,過去因重劃區與科技產業題材受投資人青睞,如今泡沫退潮後首當其衝。
- 新北市跌幅超過三成,顯示北部郊區及重劃熱區投資退場速度快。
🧱 房價不跌反漲:買氣停、價格撐
矛盾的是,在買氣全面冷卻下,房價卻仍持續走高。2025年上半年六都與新竹地區完銷案平均成交單價達 47.6萬元/坪,年增6萬元,漲幅逾一成。
這顯示房價尚未反映市場實際供需現況,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 📌 成本支撐:建材、人力價格仍高
- 📌 建商惜售:手中案量不多,價格強硬
- 📌 市場預期:仍未完全認輸,盼下半年回溫
但若後續市場無法回溫,價格恐將面臨被動修正壓力。
🚪 銀行限貸、貸款緊縮如何影響市場?
2025年來,央行打炒房持續進行,第二戶限貸、房貸成數限制等措施全面上路。銀行審核標準升高,即便具備「新青安」資格,也可能因收入負擔比偏高而被拒貸。
📌 影響層面:
- 👨👩👧👦 首購族難申貸,市場剛需買盤受阻
- 🏦 投資客貸不到錢,乾脆不進場
- 🛑 建商推案意願降低,供給減少
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交易量冷清、價格盤堅」的矛盾現象持續存在。
📌 市場觀察與建商動態
近期建商已開始釋出訊號,包括:
- 🔻 讓利銷售:主打首購小宅、總價型產品
- 🎯 折讓回饋:甚至有南部建案提供購戶退還部分金額
- 🛠 延後推案:不少建商選擇觀望下半年局勢
市場雖未出現廣泛性降價潮,但「價格鬆動」趨勢已現,未來是否形成全面修正仍需觀察政策走向與利率動態。
✅ 結語:房市低谷還要多久?
2025年上半年,全台房市進入急凍階段,從新案完銷數暴跌、移轉棟數創新低,到價格逆勢上漲,市場矛盾激化。當前局勢由多重因素交織而成:
- 政策緊縮(限貸、打炒房)
- 經濟不確定性(美國關稅、台幣升值)
- 資金壓縮與消費保守
- 建商觀望,買方觀望
短期內,房市難以迅速回暖,預料將持續盤整至年底。真正的轉機,或需等待經濟、政策穩定後,買方信心重建,市場才有望緩步回升。
📌 **延伸提醒:**雖然目前不動產市場氣氛轉冷,但對於具備長期資金規劃與自用需求的買方,未來可能會有更多議價與選擇空間,留意區域差異與資金門檻,或將找到適合切入的時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