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房市湧現四現象 公會:屋主錯失良機、落入法拍機會增大

發佈日期:2025/05/08  經濟日報 記者 游智文
台北市不動產仲介公會理事長蘇金城指出,第七波信用管制上路滿半年,台北市成屋市場買氣回挫、法拍激增、交屋潮及轉售潮等四個現象同時湧現,再加上關稅及台幣升值等外部不確性激盪,市場觀望氣氛極濃。


他表示,越來越限縮的限貸令,更加重買方觀望心態,屋主稍一不慎錯失讓利良機,落入法拍宿命的機會就大增,建議屋主要即時調整處分策略。




蘇金城表示,根據地政局公布,北市4月買賣移轉棟數為2,123棟,較去年同期減少14%、月減11%。從各行政區來看,剛需盤最穩的文山區衰退幅度最大,年減53%,其次為生活機能最佳、置產投資需求最多的中山區,年減41%。


他表示,由於房地產流動性低,單從單月買賣交易量來觀察市場,無法一窺全貌。


不過觀察「建物第一次登記後30日內買賣移轉」,從去年4月的1件,暴增到今年的29件。另外今年4月「拍賣登記」92棟,比去年同期的38棟,大增142%,顯見惜售待漲的心態,已經轉為提早落袋為安的氛圍。


拉長觀察時間來看,今年台北房市面對四大挑戰,首先是今年前四月交易量衰退18.6%,且抵押權設定棟數減少23%,買氣弱、貸款難已成為趨勢。


其次,今年目前為止法拍棟數增加35%,可以回推半年前房貸逾期的現象成形,是否引爆系統性危機,值得觀察。


第三、買賣減少,但建物第一次登記的新增供給大增17.9%,因應平均地權條例修正後,預售屋禁轉,積壓更大售屋壓力落在交屋後的多殺多因素,為市場投入更多變數。


第四,建物第一次登記後30日內買賣移轉從去年54棟激增到161棟,表示已經不是個案性的交屋即出售,而是普遍性地提前鎖獲利、即出場的趨勢。


蘇金城表示,認真檢討4月以後的市場環境,恐怕更需戒慎恐懼,因為4月初的春假連假,不但沒有迎來329檔期的傳統旺季盛況,而且假期的第一天無預警就遇上川普宣布關稅新政,引發全球股災,5月更發生台幣強升局面,結構性衝擊企業經營、資產布局、產業環境,也將進一步影響房市交易。


他表示,現在如果還懷抱房市、房價再啟一波資金行情的期待,可能過度樂觀,但直接複製、貼上日本在90年代,以及亞洲在上世紀末發生金融風暴中,產業發展與融資市場失衡,而引爆資產泡沫崩潰的結論,也有失公允。


他建議賣方盡早調節資產、去槓桿、保持適應環境的靈活度,也鼓勵買方把握難得的買方市場優勢,以剛需、生活機能為出發點,議到一個合理價位的好房。